A_hongyanxue(好居网用户) 3326天前 / 阅读 :
【好居家电网】2015即将过去,很多家电企业幡然回首比如会发现,现如今的价格战效力已经越来越弱,相比过去而言,如今的价格战时间越来越短,而且没有价格战的刺激下的家电市场很快就会陷入萧条和清冷之中。
但好居网小编想说,市场需求并未消失,只不过是回归了常态变得更加精明和挑剔了,那么到底该如何刺激消费呢,当前这不只是家电厂商关注的大命题,更是国家政策大势所趋的命题,可以肯定的是,当前的价格肉搏战刺激家电消费需求只是一针针的兴奋剂,药效有限。必须要找到刺激家电消费需求的定海神针。
源起:有消费,没释放
此前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就明确指出,“很多中国游客到国外去买马桶盖、药妆、化妆品等等,说明中国消费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,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,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。”
这折射出当前中国刺激消费过程中所遭遇的尴尬:消费需求有,而且还不少,但是却没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刺激和满足,最终反而让大量的消费在海外市场得到了引爆,大量中国企业看着干着急,叫也没有用,就是不买你的。
就家电产业来说,当前大家看到的现象是,整个家电制造产业的产能过剩、供给过剩。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,说白了是家电的供需错位。一部分高度同质化的家电产品生产制造出来之后,根本没有消费者购买和需求。另外一部分消费需求大的家电产品,我们没有办法生产,或者生产出来之后没有办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
扪心自问一下,当前家电厂商对于市场上众多的家电产品,真的满意吗?是不是超过80%以上的产品,都存在着高度同质化:盖上品牌商标,基本上就分不清楚是谁家的产品了?这种让很多家电人自己都不能满意的产品,为何却重复加工制造,通过低价格战强卖给消费者呢?
症结:有产品,没卖点
最终才出现了上述的“中国人跑到海外去买电饭煲、马桶盖”。为什么呢,一方面是因为不少消费者认为,中国的相关产品没有国外的好,都是品质工艺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还有不少消费者对于中国家电制造的品质,缺乏信任,总怀疑中国家电造不了欧美日韩那边的好产品。
这也就造成了中国家电产业的现状:消费需求的确存在,但是大量的库存家电却卖不出去,只能靠低价格的诱耳吸引消费者,一点点上钩。
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。虽然很多中国家电企业,为大量欧美日韩的外资企业提供从OEM到ODM的贴牌。但是,同样是一家工厂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两个品牌产品,中国的就是不如外资的,业内人士都知道。
差距到底在哪里,说白了就是对于产品品质的敬畏不够。国内销售的家电,生产制造工艺标准采取的就是差不多就行,而对于外资代加工的家电产品则是按照他们的标准必须要严格细致,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下线。
由此对于整个家电市场和消费需求激活来看,根本性的动力和手段,并不只是一场又一场的终端推广活动和引爆促销。因为,这些都只是药引子,治标不治本,很多时候还会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可以有但却不能常期服用。
扪心自问一下,对于当前的家电厂商来说,难道都非常开心和高兴地去搞终端的低价格促销活动吗?哪一个不是被逼着搞活动。而且很多活动,从一开始家电厂商都知道没有什么效果,却还要硬着头皮去搞。那为什么却不去寻找新的道路,却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呢?
出路:以初心,问出路
所以家电厂商们,当前必须要回归到产业的本质和市场的本位,即产品和用户,找到真正的药方。一方面,对于家电厂家来说,本位和本能,就是做出真正值得用户信任和信赖的好产品,让市场上不用担心产品质量、产品性能和用户接受度,更好地聚焦市场推广、产品培训、营销落地;
另一方面,对于家电商家来说,应该是提供用户真正需求的服务和解决方案。当前很多家电商家们是操着厂家的心干着业务员的活,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本能是干什么的?说白了就是要在一线市场上找需求、找用户,提供相应的产品及配套服务。要花心思去寻找消费者的潜在需求。而不是花心思去搞窜货、搞特价。
当然对于家电厂商来说,面向市场和用户需求提供好产品和好服务,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,可能需要半年,甚至1-2年左右。所以很多家电厂商总觉得这个方向不对,不行,走不通,就放弃了。殊不知,在一些家电厂商放弃正确的道路坚守,选择在错误的方向上裸奔时,少数坚持下来的家电厂商们已经开始进入了转型后的市场收获期。
比如说,最近当我们看到一些家电企业一天销售突破几十亿的新闻时,很多人天真的以为,这只是简单的低价格引爆,却没有考虑到在价格背后近年来厂家的产品力,品牌力,以及商家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,在托底和保证整个活动的引爆效果和业绩成交。
扪心自问一下,有多少家电厂商不清楚行业未来的出路就在为用户造好产品、提供好服务上面?为什么家电厂商们却视而不见,宁愿大费周章,流血流泪搞低价格促销,就因为低价格战人人都会打,而造好产品、提供好产品,却不是人人都可以。需要勇气,更需要耐力啊。
每个家电人,其实只要回归初心,看看我们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的,就能找到未来的出路:如果只是为了赚一票就走,那目的已经达到,快速撤离。如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家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,分享中国家电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的发展红利,那就应该更好地回归企业的初心,做好产品,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。